找到相关内容1136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玄奘的戒学生活、伽蓝见闻与律学观点

    身份的人?现在佛教一般都只是含糊地解释作在僧伽蓝中担任作务,随时随地供僧所需的在家佛弟子。这种诠释,实有避重就轻之嫌。事实上,《释氏要览》依律典所下的定义非常清楚:  由作净业,故名净人。若防护住处,名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50661145.html
  • 佛教与贵州

    。居庵数十年,净业精妙,尝出治人,无不立验。道光《遵义府志?列传》载,实行,康熙五十三年至桐梓,遇人手足伤及疮肿,以手按摩,立瘥。问何术?曰:“无,仗佛力耳”。人称活佛。康熙《定番州志?仙释》载,汪...

    王路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4961329.html
  • 《大乘起信论》简论

    无明而熏习故,则有染相”。一种是真如熏习无明,使无明起净法之用,叫做“净法熏习”。所谓“无明染法,实无净业,但以真如而熏习故,则有净用”。这两种熏习,还可以加以区别。其中“染法熏习”可分为三种,即“无明...

    高振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80561348.html
  • 佛教与人生宇宙

    习气,对治由我法执著熏成的二取习气。同时行无缘大慈,运同体大悲,作广度众生的无漏业,熏习赖耶识,使赖耶识中具有福德的无漏业习气,对治原来由有漏业熏习所成的业习气。这样,般若智慧、无漏净业不断增长而终至...

    唐仲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01661434.html
  • 论汉地早期弥陀净土信仰的形态

    典的流通则倍显重要,所以后来的信行念佛者也赞叹读、诵经典的功德,如《般舟三昧经》  说:“闻是三昧已,书、学、诵、持、为他人说,须臾间,是菩萨功德不可复计。”[33]到  《观无量寿经》,净业三福,...

    圣 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2461503.html
  • 论敦煌净土教赞文

    激励僧俗共同追求净业的庄严。(37)P.2722《往生礼赞》与S.59《七阶佛名经》、S.236《七阶礼忏文》在内容上极为相似。也可以看出,三阶教的教义对善导的直接影响。净土教同三阶教,都有强烈的末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2561505.html
  • 纪念安庆名人赵朴初诞辰100周年(1)

    1946年,净业教养院改名为上海少年村,赵朴初任村长,其工作仍以收容少年难民为主,1947年中国佛教会在南京成立,赵朴初当选为理事,带头发动佛教界反对国民党南京政府向僧人征兵的行径。组织南京僧侣向政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32261633.html
  • 杭州佛教史

     延寿本是法眼宗巨匠,继而倡导“禅净合行”之说,一意专修净业,以一百八事为每日常课,晚间上南屏山顶行道念佛,他所撰写的《万善同归集》、《神栖安养赋》等最终都是回向“极乐净土”,是弘扬净土教义的力作,对...将观于一刹,而有考于一代之盛乎。至正五年岁乙酉六月吉日书。  重修净慈寺碑文   清圣祖   玄烨  盖闻宝界三千,咸发净业,珍台八万,同证慈航。施布地之银衣,国名舍卫,供弥天之珠树,园号祗洹。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1961838.html
  • 禅之起缘——《楞伽经》和《金刚经》

    法皆是心法,一切名皆是心名,万法皆从心生,心为万法之根本……本有今有,不假修道坐禅。不修不坐,即是如来清净禅。如今若见此理,真正不造诸业,随分过生,一衣一衲,坐起相随,戒行增薰,积于净业,但能如是,何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0161966.html
  • 佛教的倒流

    涅槃义疏》,帝为之序。又下诏蔬食断肉,造《断酒肉文》及《净业赋》。普通元年 ( 520 ),帝于禁中筑圆坛,将禀受归戒,以惠约为师,太子诸王公卿道俗从约授戒者四万八千人。时释子多纵率,帝患之,欲自以...

    季羡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0162100.html